传统智慧

《黄帝内经》中,一再强调人应该是吃“水谷”为主的,在古代的“榖”,并不单指“谷类”,还包括了豆类与果仁,这些都是日常的主粮,再配合吃蔬菜和水果,这就是几大类“人应该吃”的食物了。

自然法则

除了知道几大类食物还不够,每一类食物还有很多种类,究竟如何选择?有三个角度最值得留意,是中医经常强调的:因时、因地、因人“三因制宜”。


因时:吃当时(当造)、当季食物


每一个季节所生产的食物,反映了该食物能够适应该气候特点,也能够帮助人们适应四时变化。例如夏季酷热之时,就是最多水嫩瓜果成熟的时候;各种水果,夏季吃西瓜能消暑解渴、秋季吃雪梨能够滋阴润燥、冬春吃橘子橙子性温祛寒,这些本身都是自然界而对身体好的饮食方法。

假如吃了反季节食物,冬天吃西瓜、夏天吃橘子,那就未必健康了。选择当季的食物,其实很简单,往往在菜市场里面,最便宜、最多的就是当季的了。

食物当然是新鲜的最好,尽量少吃包装加工、冷藏“保鲜”的食品。虽然食物在一定的限期之内是可以食用,但是未必代表食物在最佳状态。最优质的食物,当然是刚刚收割下来最新鲜了,刚收割的蔬菜,比等上一天再吃,新鲜程度显然不同了,味觉灵敏的人往往能够吃出食物的鲜嫩味道区别呢。




因地:吃当地、本地、非进口食物


所谓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”,强调要吃本地生产的食物,其实跟上述吃“当季”的意思相同。在该季节能够生产出来的食物,也是指在自己生活范围内的季节吧,假如北半球的人吃了南半球的食物,季节就是倒过来了。其实,食物生产越是靠近我们生活的地区,就是人类跟食物所生长的气候环境相近,食物就更适合我们的身体。就像一只猴子,牠一辈子就只能够在自己生活范围里面找水果吃,而无法坐车去别的地方,其实所有动物都是一样。

除此以外,外来食品必须经过运输,运输过程食物已经不够新鲜了,或者需要经过加工添加,食物经过运输也增加了环境污染,增加成本,这都是没必要的。


因人:视乎个体体质来吃


按个人体质来选择食物,先决条件就是要知道自己的“体质”是甚么吧!如何知道自己的体质?这一般需要经过专业医师诊断,但要注意并非每一位中医皆懂得判断人的体质,这需要视乎该医师的水平,有没有经过判断整体状态的训练。

假如自己没法找到相熟的医师怎么办?还有一种方法,叫作——“聆听自己身体”。在自然界的动物,往往有一种本能,每当生病的时候,懂得找寻能治病的食物作“草药”。其实人类也一样,本身有能力知道吃甚么对自己最好,简单来说就是吃自己喜欢的吧!

但是,很多人会喜欢吃一些不健康的零食、煎炸油腻、大鱼大肉、稀奇古怪、味道浓烈的食品,难道这就是适合我们的健康?不是。要明白一个道理,人的选择有时候会被蒙蔽,例如吸毒、抽烟并不健康的,但是当“上瘾”了以后,就分不清哪些是好是坏了。